編者按:資產公司開展的“每周一讀”活動,積極響應了集團開展的“書香悅讀·出彩人生”讀書活動,活動有方案、有內容、有成效,公司上下濃厚了讀書氛圍,打造了“知識型、智力型”企業(yè),為公司經營發(fā)展注入了強大活力。為鼓勵先進,樹造典型,交流經驗,特開辟“讀書專欄”,對讀書活動相關優(yōu)秀讀后感、心得體會、調研分析報告及“真知灼見”進行選登,以饗讀者。
在“學”上下功夫,真學真懂不動搖。要帶著真感情去學習、去解讀,要看原報告,結合工作實際去領悟;要通過學習,讓黨的聲音傳到公司經營管理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;要帶著責任學,學深悟透,“咬文嚼字”般銘記于心;要帶著使命學,深刻認識到學懂弄通十九大報告是當前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,要學出責任來,扛起新時代的大旗。
在“做”上下功夫,篤行求實不懈怠。要帶領好廣大黨員發(fā)揮先鋒模范作用,立足崗位,爭創(chuàng)佳績。要把十九大精神做實,以更高的標準、更大的氣力,將公司各項工作落細落小落實。要在國企改革及公司改革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中勇立新功,為不斷推動公司經營管理工作上新臺階作出新的貢獻。
在“干”上下功夫,聚焦擔當不停步。要敢于擔當、勇于擔當、善于擔當。要主動自覺沖到一線去建功立業(yè),用自己的青春點燃奮斗的激情。資產公司工作瑣碎繁雜,需要一份耐心、一份恒心、一份久久為功的決心,通過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,讓自己得到磨練并不斷砥礪前行。(市國資系統(tǒng)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集中輪訓暨基層黨支部書記、專職黨務工作者培訓班心得體會——陽小磊)
一篇優(yōu)秀的文章、報道順利的展示出來,表面上是若干分鐘的事情,實質是一段漫長積累的過程,平時的積累至關重要。實踐是檢驗理論的重要標準,運用積累出來的媒體人的敏銳度,在日復一日的細節(jié)工作中找到吸睛點,變換角度宣傳,是新聞寫作實操的精髓之處。媒體報道人需要“無孔不入”,正能量的輿論生產要求我們對工作、集體生活的不僅僅只停留在簡單了解的層面,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要參與其中,包括跟著同事外出招商、去工地看看工作進程等,坐在四方辦公室內不容易出好的作品。在創(chuàng)作過程中也需要耐心等待,一張有價值的新聞照片有時候需要在大雨中等待若干小時,一段精彩的文字有時候需要醞釀良久。媒體人是正能量的傳播者,是精彩的記錄人。作為新聞報道的初學者,積累是現階段重中之重的任務,積極參加此類培訓,吸取來自專業(yè)媒體人的經驗,在浮躁的風氣中靜下心來,觀察生活,記錄前進,書寫精彩。(參加集團信息通訊員培訓有感——黃雨卉)
《金融的邏輯》探討金融發(fā)展和一般市場發(fā)展對文化和社會帶來的影響。作者從金融作為“大社會”中的一分子的角度研究金融,時刻關注社會轉型問題,并藉此審視中國社會的傳統(tǒng)與未來。金融的核心是跨時間,跨空間的價值交換,所有涉及價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時間、不同空間之間進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,金融學就是研究跨時間、跨空間的價值交換為什么會出現、如何發(fā)生、怎么發(fā)展的,等等。而貨幣的出現就解決了價值跨時間的儲存,跨空間的移置的問題,貨幣的出現對貿易、對商業(yè)化的發(fā)展是革命性的創(chuàng)新。(《金融的邏輯》第一部分學習心得——黃博滔)
生命有限,而學海無涯。我們成為怎樣的人,決定于我們所學到的東西。每天都努力學點新的東西,這一天才稱得上是沒有白費。學習猶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,唯有持之以恒者,方有希望到達目的地。當然,盡管一個人不斷學習,如果他只是十分死板的學習那也是無效的。因為死學習不等于掌握了知識,更不等于有了智慧?!凹埳系脕斫K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。”你也不能把學習當作一種任務去完成。如果你是這種人的話,那么只會掌握了一些皮毛小的知識。其實說來說去你就是要不斷的去學習知識。學習不等于能力。學習必須轉化成能力與素質才能體現出其價值。只有把學習同實踐相結合,產生效果時,才能體現能力。(《不斷學習的價值》讀后感——李雅文)
如何做明白人呢?看完整本書,雖然沒辦法達到“未來不迎,既往不戀”不糾結的果斷境地,但是也收獲了小小的心得。全書敘述了11位歷史人物的12個故事,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關于曾國藩的兩個故事。作者如此推崇之人究竟有何獨特之處,無非是兩點:一是曾國藩處理人際關系的手段——就事論事;二是曾國藩破解糾結的法門——專注于當下。就事論事這個事情說著很容易,聽著也簡單,但我們平時在職場中處理不好人際關系,往往就是因為缺乏就事論事的能力。在工作中,遇到某些棘手的事情需要處理的時候,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,很容易會將過往積累的負面情緒或者看法帶入到問題中,從而很可能引發(fā)不必要的矛盾,很難做到真正的就事論事。專注經常是我們對自己做事甚至做人的要求,也是很難做到的一點。有時你以為你做到,但結果卻不盡人意,往往都是出自一個原因:糾纏在過去、未來的某件事或想法中。我相信,只要理出惱人的核心,就事論事的去解決,不緬懷過去,不臆想未來,就能找到解決的途徑。(《成大事者不糾結》讀后感——張希)